潮新闻客户端王其伟博兴优配
当太阳到达黄经105度,迎来了小暑节气,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,便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。对于经历过人民公社生产队岁月的那一代人来说,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劳动记忆便是双抢。回望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,依然是心潮澎湃。
“双抢”其实就是夏收夏种,自小暑开始要把早稻收割进仓,至立秋前把晚稻插种完毕。这是一场全民皆兵、争分夺秒的生产大会战。其参加人数之多,劳动强度之大,在今天看来完全超乎你的想象。
对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的我来说博兴优配,虽然并没有当过生产队的社员,但每年的双抢时节,未成年的小男孩,也曾是一个小小劳动分子。我记得双抢收割时,每一个生产小队分成二三个小组,以组为单位开展抢收。双抢的每一天,都是那么紧张而又热烈。
凌晨三四点钟,母亲早早起床煮好白米饭,蒸了一碗蛋汤和咸烤头,便是犒劳我们的早饭。当东方天空露出了鱼肚白,家家户户便开始一天的忙碌。我戴上草帽,拿着镰刀,跟随父亲去劳动。
队里的田地离村子并不远,不一会就到了田头。下田割稻时,先一字形排开放稻摊,收割了一定面积,姑娘们留下继续割稻,精壮的劳力开始打稻。打稻机的运转全凭人力驱动,两个人同时用单脚踩动踏板,滚子便开始转动。双手紧握稻秆,把稻穗轻轻送至飞速旋转的滚子前左右摇摆滚动,谷粒瞬间脱落在稻桶里。这种手脚并用的劳动,体力的消耗到最后是精疲力尽。
小男孩在劳动中,除了割稻还可以帮大人踩打稻机,出谷时帮着拉开麻袋口,有空把捆好的稻草拉到田岸上。等到太阳上山时,第一场战斗就结束。大人们把一担担稻谷挑上岸,一包包麻袋装上手拉车,孩子们可以帮大人推车。稻谷运到生产队晒场,大家直奔村边的大溪坑。我躺在溪水中翻滚身子,洗去衣裤上的烂泥,也洗去了身上的疲惫。回家后换掉衣服,喝一大碗白粥填一填肚子,便立即去放牛了。
我记得双抢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紧张而热烈,在小队长的统一调配下,每一分钟,每一个社员,每一件劳动工具都发挥到极致。社员们回家吃过早饭后,紧接着第二场战斗就打响。若是天气好,大部分社员继续下田收割,一直割到中午十二点左右才回家。
妇女们忙着去晒谷,孩子们去放牛,老人们在家带孙子。有的年轻妈妈,家里没有老人当帮手,自己背着襁褓中孩子去晒场晒谷。每一个社员,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。大家各司其职博兴优配,相互之间自觉配合,从不挑三拣四。每一个瘦弱的身躯,都是最强的音符,一切听从队长的指挥。
午饭以后,社员们可以在家休息片刻,而队长又忙于安排下午的生产。一点钟以后,无论是炎炎烈日,还是倾盆暴雨,都要下田去劳动。除了个别几个去耕田、耙田,绝大多数都去秧田拔秧。三伏天热浪滚滚,高温天气田水的温度可高达四十度。时间不等人,冒着滚烫的田水下田拔秧,上烤下蒸汗水渗透衣裤。一不注意,脚肚子被蚂蝗叮得鲜血直流。
三点以后开始种田,插秧前以十二株为间距拉好田丝绳,再把秧脚均匀抛向田中央。每两人一组,一人六株下田插秧。插秧是一门手艺,大凡劳动能手,一定是插秧高手。他们的秧苗插得又直又快又匀称,有的不用田丝绳也能插很整齐。插秧时谈天说地,田头里传来欢声笑语。插累了立起来伸伸腰,擦一擦汗水,观察一下周围人的进度,恐怕落后身旁人,被关在田中央。插完了秧苗,大人们又要去收拾稻草,把晒干的稻草挑回来已是夜幕降临。
而在另一条战线,晒谷场上的妇女们一样忙忙碌碌。每隔一小时,都要用竹竿在如火的烈日下划谷,汗水化作一道道均匀的弧线。太阳落山,晒干燥的稻谷还要用风箱扬谷,把秕谷去掉才可入库。若是遇到雷阵雨天气,乌云密布,暴雨来临前,妇女们要把晒场上八成干的稻谷抢进粮仓,当天晒的推拢来用篾簟盖起来。在这个时刻,队长会指派部分男劳力一起参与抢谷。雷雨来得猛,去得也快,等到雨过天晴晒场干了,又要把稻谷晒出来,这便是双抢中的双抢。
一个生产小队,大都只有二三头大水牛。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,双抢日子,耕牛每天都要下田劳作,牛的劳动强度也到极致。牛在耕田时,放牛娃就要去割茅草,牛一下轭就给它补充能量。每当看到厚厚的牛肩上勒出了一道道血丝,总是心痛不已。牛在吃茅草,我一边用拍子驱赶苍蝇、牛虻,一边轻轻按摩牛肩。牛吃饱后,马上赶着它去游塘,让其恢复体力。回来的时候,实在不忍心骑它,牵着暮归的老牛,驮着夕阳慢慢回家。
太阳落山天色渐暗,田野上劳动人们都收工回家。吃过晚饭天色已黑,社员们集中在队里计分间,记分员把当天出勤的每一个社员的工分,一一计入工分账。双抢计工分采用底分加多劳多得,每个人的底分不变,外加每一场抢收部分工分。我记得未成年人参加一整天双抢劳动,也能得四分工分。计分完毕,队长布置明天的劳动任务后,社员们各自回家休息,乡村的夜空已是满天星斗。
这就是双抢的一天,无论是烈日下,还是暴雨中,不惜一切与时间赛跑。持续四十余天的超强度劳作,每个人身上都脱了一层皮。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,实在是难以想象。
双抢季节,若是持续强降雨,一定会淹漫低洼田里的水稻。大雨一过,被淹的稻穗发了芽,发芽的稻谷收割上来,人是不能吃,只能作为家禽的食粮。队长一声叹息,尽人事、听天命。
双抢的日子,如果你从垄上走过,就会看到田野上人头簇拥,到处都是劳动的人们,黝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社员都是向阳花,如此高强度的双抢劳动,最苦最累也没有击垮社员们的意志,反而激励了劳动者的斗志。人们为了实现理想的生活,聚成一条心,拧成一股绳,搏尽一份力,意气风发斗志昂扬。生产队不仅是一种劳动组织形式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精神寄托。每一个热切的希望,都充满无穷的力量。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,它所承载的众志成城、无畏风雨的精神力量,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。
待到处暑悄然而来,盛夏的阳光早已化作金秋的硕果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光阴,在自己的季节里博兴优配,走过的路,见过的人,经历过的事,构成了独特的岁月印记。双抢,那一曲感天动地的劳动交响曲,早已是农耕文明的千古绝唱。
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